(二)特點
有良好的耐蝕性,用于化學產業。
(三)與黃銅排的區別
黃銅”比“紫銅”硬!紫銅,又叫紅銅,即純銅,紅銅和黃銅在顏色和質量上都是有區別的!其實顏色一看就明白,顧名思義!質量上紅銅要比黃銅硬一些,重量差不多,純銅又稱紫銅,密度(為7.83g/ cm3}熔點為1083度,無磁性、有良好的導電、導熱性能及抗蝕、有韌性,黃銅的密度(為8.93g/ cm3)多用與機械軸瓦內襯,耐磨“黃銅”密度大于紫銅”
黃銅排,以鋅為主要合金元素的銅基合金,因常呈黃色而得名。黃銅排光彩美觀,有良好的工藝和力學機能,導電性和導熱性較高,在大氣、淡水和海水中耐侵蝕,易切削和拋光,焊接性好且價格便宜。常用于制作導電、導熱元件,耐蝕結構件,彈性元件,日用五金及裝飾材料等,用途廣泛。
一般來說,黃銅排的切削加工機能優于
紫銅排(紫銅排輕易粘刀);在非切削加工方面,紫銅排的變形抗力較小,更輕易成形。紫銅排就是純銅,純銅的顏色是桔紅色或玫瑰紅,但是暴露在空氣中會被氧化成紫色,所以叫紫銅排。黃銅排是Cu-Zn合金,含銅80%左右。硬度比紫銅排大,但是導電、導熱性差
(3)銅基耐磨合金組織中均存在軟相和硬相,因此在合金化時必須確保所加人的元素除固溶于銅棒之外,還應該有硬相析出,銅棒合金中典型的硬相有 Ni3Si 、 FeALSi 化合物等, a 相不宜大于 10 %。
(4)固態有多晶轉變的銅棒合金具有阻尼性能,如 Cu 一 Mn 系合金,固態下有熱彈性馬氏體轉變過程的合金具有記憶性能,如 Cu 一 Zn 一 Al 、 Cu 一 Al 一 Mn 系合金。
(5)銅棒的顏色可以通過加人合金元素的辦法來改變,比如加人鋅、鋁、錫、鎳等元素,隨著含量的變化,顏色也發生紅一青一黃一白的變化,合理地控制含量會獲得仿金材料和仿銀合金。
(6)銅棒及合金的合金化所選擇的元素應該是常用、廉價和無污染的,所加元素應該本著多元少量的原則,合金原料能夠綜合利用,合金應具有優良的工藝性能,適于加工成各種成品和半成品。
發展歷史編輯
“黃銅”一詞最早見于西漢東方朔所撰的《申異經·中荒經》:“西北有宮,黃銅為墻,題日地皇之宮。” 這種“黃銅”指的是何種銅合金,待考。《新唐書·食貨志》又有‘青銅”、“黃銅”的稱謂,分別指礦石顏色和冶煉產品,并非現在的銅錫合金與銅鋅合金。宋人洪咨夔撰《大冶賦》中又有“其為黃銅也,坑有殊名,山多眾樸”,指的是火法煉制的純銅。 黃銅一詞專指銅鋅合金,則始于明代,其記載見于《明會典》:“嘉靖中則例,通寶錢六百萬文,合用二火黃銅四萬七千二百七十二斤……。”通過對明代銅錢成分的分析,發現《明會典》中所說的鑄錢種真正意義上的黃銅的出現較其它幾種銅合金晚很多,這是因為黃銅中金屬鋅的獲得比較困難。